遠赴3000里外,只為圓一個“扶貧夢”
|
本報記者吳佳歡 楊鎮瀟
兩年前,因為一個善意的舉動,張沖、崔琪夫妻賠了20萬元。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可撞了南墻的張沖反而執拗地陷了進去,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夢里,不僅賭上了5000萬元身家,還常年與深愛的妻女分居兩地,“抬頭是無盡的山,低頭是泥濘一片,只是想家,想家,可最終還是想到了肩負的責任,對農戶的莊重承諾!”
一個善舉賠上20萬元
故事要追溯到2018年1月,距離春節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在海門龍信廣場,由海門農業農村、商務、旅游部門共同舉辦了陜西勉縣特色農產品展銷會,來自勉縣的上百家商戶帶著各自的農副產品前來參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海門市民的認可。
首次參展,經驗不足,短短幾天的展銷會后,仍然有大量農副產品囤積。面對眼前的農副產品以及重新運回去的高額成本,這群來自勉縣的農戶們一籌莫展,進退兩難。
就在這時,一位海門商人挺身而出,包攬了所有滯銷產品。這就是本文故事主人公——張沖,現為陜西璽糧綠色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罢逛N會上好多是勉縣的小農戶,產品賣不完,量又大,拉過來的貨又拉回去,成本太高了,看著他們不容易,就想著全部接手下來?!睆垱_在電話里告訴記者。
勉縣位于陜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嶺,南垣巴山,居川陜甘要沖。勉縣歷史文化積淀豐厚,生物資源富集,盛產藥材以及蜂蜜、茶葉等土特產。
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安排部署深化細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在啟動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攜手奔小康行動規劃中,海門被確定扶貧協作陜西漢中的勉縣。自此,海勉兩地開始了相隔數千里的不解之緣。
遠赴3000里只為一個夢
如今,人在勉縣的張沖,一年365天,幾乎有300天的時間扎根勉縣,那里已成為張沖的第二個家鄉。不過,上天似乎跟張沖開了個“玩笑”。全部接手這批貨物總共花了40多萬元,但由于接手時,一些產品已臨近保質期,為了保證質量,張沖只能選擇低于收購價銷售,一來一去,不僅錢沒賺到,反而倒貼了20萬元錢。
“我是2017年到勉縣的,當時看到他們那邊情況,感覺像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狀態?!碑敃r,原本就在海門經營農副產品的張沖,內心萌發出一個“沖動”想法。2018年3月,由兩地政府牽頭,江蘇璽糧公司投資5000萬元的有機農業項目在勉縣簽約,成立了陜西璽糧綠色農業有限公司。
從接受展會未售完的商品到真正落戶勉縣,回憶起種種經歷,張沖告訴記者:“看到貧困戶不容易,辛辛苦苦種了好多東西,但都是小家小戶的,單獨進入市場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想不如在當地投資建廠,一來可以解決當地的小農戶銷路的難題,二來也是響應政府號召,支持扶貧?!?/p>
電話里,張沖說得很輕松,但是面對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勉縣,記者可以感覺到,張沖克服萬難的不易,但是無論如何,作為海門第一批帶頭扶貧的本土企業家,他還是作出了自己覺得正確的選擇。
即便虧本也要咬牙堅持
“從決定接手那一批滯銷的農貨開始,我就準備好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睆垱_說。為了拓寬勉縣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在城區嘉陵江路與南海路的交界處,張沖開了一家名為璽糧海勉合作——農特產品(海門)展銷中心,專門銷售從勉縣收購的農特產品。
因張沖長時間在勉縣的緣故,目前這家經銷店由妻子崔琪打理。9月25日,記者特意到這家店一探究竟。
臨近中秋,店里有些忙碌,工人們正在往小貨車上搬運配送的貨物?!艾F在打包的東西是送到學校的,大概有100多袋大米以及配套的油、黑木耳、香菇、紅棗等?!崩习迥锎掮饕贿吳妩c著貨物,一邊告訴記者。只見整個店里堆滿了大米在內的各類農副產品,包裝袋上都印著“支援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消費扶貧”、“尋味陜西”的字樣,其中將海門和勉縣用兩只緊握著的紅手作為logo圖標,象征海勉人民永遠手牽手、心連心、共富裕的信念。
崔琪告訴我們:“這次要特別感謝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求全區各級機關、單位一起消費扶貧,替我們解決了銷售難題?!?/p>
前不久,區委書記陳勇來到展銷中心,仔細看了從勉縣運過來的農副產品,自掏腰包購買了農副產品,鼓勵張沖夫妻繼續將扶貧產業辦下去,讓夫妻倆感到了莫大的慰藉和溫暖。
短期的銷路難題解決了,但想長期經營發展,不把產品真正融入市場,進入百姓視野,則不能稱之為一條通暢的道路。崔琪告訴我們:“做這個生意,今年受疫情影響,今年產量低,拿貨價就上漲,本來農副產品就是薄利多銷,現在算下來,其實就是在虧本做,但沒辦法,我老公他就是這樣固執的人,我只能說服自己,寧愿虧本,也要做?!?/p>
作為妻子的崔琪,盡管知道沒有利潤可言,但還是默默支持著丈夫的選擇。
當晚9點,來自勉縣的又一車農副產品運抵海門,原本不需要親自驗收的崔琪放心不下,趕來查驗貨物。開了四天四夜,安全抵達海門,整車貨物完好無損,她也松了口氣。貨車車頭掛著一張寫有“蘇陜情海勉情”的橫幅,讓記者不禁動容。
從走上這條道路開始,夫妻倆雖兩地分居,但勁往一處使,起早貪黑,“明天一大早,就又要開始配送了,也不知道他那邊最近收貨收得怎么樣了?!逼拮哟掮飨氲搅苏煞蛟诿憧h一個人的不易,不禁淚濕了眼角。
從來不欠老百姓的錢
采訪中,張沖告訴我們:“我們的產品都是挨家挨戶去收的,很多員工都是早上出去,半夜才回來,因為這里都是山路,很多地方車開不上去,只能走上去,這樣一來一回,大半時間都在路上。之前,我都跟他們一起去,只有自己了解了情況,才能真正懂需要什么樣的貨?!?/p>
每一次農副產品收購,背后都有動人的故事。張沖他們為大山深處帶來收入、帶來思想、帶來希望,改變了一個又一個家庭的命運。
對于之前沒有走過山路的他來說,兩年下來,似乎把前半生沒有走過的路都補上了。
雖是扶貧,但張沖同樣也是一名商人,但是來到勉縣以后,張沖似乎又不像是一名商人。電話里,他告訴了記者他的苦楚:“我們跟農戶做生意,都是現金的,錢貨兩清的,因為很多都是墊資的,但是賣出去的貨又都是簽賬的,回款慢,其中流動資金很多,目前還有400多萬元的賬單,回款才回了幾十萬元?!?/p>
從不拖欠老百姓的錢,是張沖的原則,“我們是來扶貧的,怎么能欠老百姓的錢呢?!彪m然沒有見到張沖本人,但從電話里,記者能夠感覺到這位敢想敢做的海門漢子,其實是有多么得不容易。
唯有熱愛才能圓夢
“但是我們的產品是真得好,都是高海拔地區生長的,在秦嶺和巴山中間,沒有污染。老百姓種出來的東西,在氣溫低的情況下,生長周期長,質量更好,再加上勉縣是一個純農業的縣,無污染?!彪娫捓?,張沖一口氣把產品的特性告訴了記者。
記者能夠感受到,沒有親自去過勉縣,沒有對勉縣有著真正熱愛的人,是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的。
起初,張沖去勉縣投資,家里人是反對的,對一個50多歲的人來說,何必這么折騰。家里人的不理解,并沒有讓張沖選擇放棄,而是帶著家人來到勉縣,親自來到了農戶家中,家里人從反對到支持?!斑@件事總歸需要有人來做的?!睆垱_平靜地說道。
在溝通中,我們了解到,張沖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嚴苛,并沒有因為扶貧而受到影響?!皩τ趶霓r戶手中收回來的貨,首先進行第一道化驗,然后經過多批次的抽檢,確保產品可靠,保證食品安全?!笔称钒踩笥谔?,是張沖興辦企業的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能馬虎。
談到規劃,張沖自己心中有著一張明確的計劃表。目前,張沖的農特產正在申請各類經營許可證,準備后續進入商超。同時,在互聯網時代,不僅要有線下銷售,線上銷售也極其重要,在京東,張沖的勉縣土特產店已經上線,近期,在天貓也會入駐,同時所有的貨源都將從勉縣本地發出,確保質量可靠。
張沖告訴我們:“在海門,有一個江海商城的線上購物平臺,我們也早已入駐?!倍喙荦R下,齊頭并進,我們相信,勉縣的農特產品總有一天會真正進入大眾的視野,未來可期。
正是像張沖這樣的海門人,把精準扶貧、共同富裕融入血脈里、落到言行中,尋找到了闊步前進的自信和動力。他們給勉縣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收入,更是一種精神,他們的風范、品格、胸懷,必將影響勉縣一代人。
附:購買方式。聯系電話:1392166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