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芋艿燒羊肉帶富萬余農戶
“千年人參,萬年芋艿”。9月20日,天氣晴朗,悅來鎮中圩村農民忙著開挖萬年芋艿,以便次日上市。今年雨水充足,芋艿豐收。帶領全村農民種植萬年芋艿走向致富路的原村黨總支書記俞寶珍欣喜地挖了幾棵芋艿品嘗。她的親家母是甘肅省蘭州人,品嘗后說,長這么大沒吃過這么好吃的芋艿。俞寶珍分析原因有三點:第一是品種;第二是土質;第三是培管。正宗香沙芋艿在犟黃泥里生長,通過科學培管,才有了這樣的美味。開挖第一天就收到眾多訂單。
幾年來,俞寶珍帶領全村5000多戶村民種植萬年芋艿走上了致富路,受到了全村農民的愛戴。俞寶珍獲評南通市優秀黨支部書記、“三八紅旗手”。
俞寶珍家住正余鎮三合村。1970年,她高中畢業后在家參加農業勞動。后來,她當過工人,當過幼兒教師。1987年,她經人介紹嫁到萬年中圩村,與村里小伙施松云喜結良緣。1993年,俞寶珍入黨,1995年當村主任,1996年任村黨支部書記。施松云在運輸站當工人,后運輸站解散,在鄰村當起了村干部。幾年后,3個自然村合并,精簡人員,施松云主動退了下來,回家當農民,協助妻子俞寶珍,在村里發展特色農業,帶領村民發展副業。
俞寶珍來到中圩村,面對一片犟黃泥,莊稼矮小枯黃,產量又低。1996年她上任時,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550元,全市倒數第一,是全市典型的落后貧困村。如何摘掉貧困村的帽子,成了她一樁心事。她首先填廢溝塘,擴大耕地面積。她發動群眾挑燈夜戰沖泥漿泵,身上都是泥水,被群眾稱為“中圩村鐵姑娘”。她和丈夫往往干到深夜11~12點才回家。一個深冬的夜晚,他們的孩子放了晚學回家見大門鎖著,爸爸媽媽不在家,孩子只好用書包當枕頭,睡在屋檐下。睡到半夜,孩子身上全是霜,凍得失去知覺。俞寶珍回家見到此情景,連忙抱著孩子到醫院搶救。
1996年的一個冬天,施松云在鎮上買了一只山羊腿,俞寶珍削了一碗自家田里的芋艿,放在羊肉里一起紅燒。羊肉紅燒芋艿當時是新吃法,很多農民只會黃芽菜燒羊肉。吃的時候,俞寶珍覺得自家田里芋艿的口感特別好,又香又糯。第二天,她到其他鄉鎮買來芋艿進行比較,感覺自己田里的芋艿滋味好。她對丈夫施松云說:“我發現田里的芋頭吃起來干香,這可能與這兒的土質有關系?!笔┧稍普f:“我們明年多種一點?!?/p>
村里群眾看到俞書記夫妻種出的芋艿到鎮上賣到好價錢,他們也跟著種芋艿。隨后,俞寶珍實地開展調查研究,發現本村三星河邊9萬畝土地全是犟黃泥,可以種芋艿。此后,在俞寶珍帶領下,“一傳十,十傳百”,全村家家戶戶種起芋艿。俞寶珍夫妻帶領農民采用機械化種植,用機器開埭,用機器灌溉,用機器挖埭。村里成立了“萬年埭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種出來的芋艿通過村合作社向外出售。2017年11月,萬年芋艿榮獲江蘇省園藝學會“江蘇好芋艿”金獎?!叭f年芋艿”已帶動全村5000余農戶走上致富路。農民姜祝生一家種了20畝芋艿,年收入5萬多元。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庇釋氄涞街苓呮偞暹M行調研,實地觀察土質,她已成為識別犟黃泥的專家。她發現,樹勛、余東、悅來北部的土地都是犟黃泥,適合種“萬年芋艿”?!叭f年芋艿”從中圩村向周邊鄰近村推廣種植,已發展到4000多農戶。施松云笑著對妻子說:“想不到一碗芋艿紅燒羊肉致富萬余農戶?!?/p>
“若要富,先筑路?!敝雄状迦屈S泥路,晴天硬如鐵,雨天爛似粥。俞寶珍從兩樁小事中感到修路的重要性。第一樁,她看到村里農戶辦喪事,雨天出殯那天,抬著逝者走在黃泥路上,要走10多里路,才將遺體抬到公路邊靈車上。俞寶珍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第二樁,一年夏天一個赤日炎炎的中午,一名賣雞蛋的小販走到俞寶珍家的西山頭,大聲罵道:“這兒的村干部全死光了,不把村里的路修修好。我一籮筐的雞蛋走在路上全震破了?!庇釋氄渎犃艘院?,十分自責。她下決心把村里的道路修好。
修路資金從何而來?她一方面積極動員村里能人助力家鄉基礎建設;另一方面,在搬遷、土地調整等方面說服村民積極配合。
在村財政困難的情況下,中圩村投資30多萬元用于修路。從1996年開始,用了兩年時間,12條橫路、2條南北干道筑成。村道上還安裝了路燈。如今,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門口,全村男女老少齊開顏。
道路好走了,農民種的芋艿等農產品源源不斷運了出去。如今,村里的“萬年芋艿”通過合作社銷售到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等城市,還出口國外。不少商販開著汽車、摩托車、拖拉機進村收購萬年芋艿。中圩村一躍成為全市先進村,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2.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