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沒有收件人的感謝信
“這是我的一片心意,真的非常感謝,沒想到能那么快就用上電,真的非常感謝?!边@位嘴里不停念叨著感謝話的老人叫趙廟南,她要感謝的是正余鎮供電所職工顧天平和他的同事們。這件事要從10月24日顧天平等收到的一封感謝信說起。
割舍不下的農村情懷
10月24日,農電辦公室收到了一封來自上海的信,信上沒有具體收信人姓名。帶著疑惑,工作人員拆開了信件,讀完后才知道是一封感謝信。信中這樣寫道:“本人母親趙廟南因響應國家號召,于1970年從上海插隊落戶至海門,這一住就是幾十年……再次感謝楊曉平所長和顧天平師傅……”洋洋灑灑千余字。
趙廟南今年71歲,她告訴記者:“響應黨的號召到海門插隊落戶,落戶這里已經五十年了,我對農村很有感情?!鄙鲜兰o70年代,老人來到海門正余鎮新高村,現名為新河村的地方插隊工作。剛來農村的趙廟南被安排在當時的商業總店新高分店做柜員,此后,在海門工作了40多年。從一個年輕姑娘到50歲退休,趙廟南把最好的青春年華留在了這片土地上,退休后的她被子女接到了上海居住?!斑@一離開又是十年?!崩先烁嬖V我們。隨著年紀的增長,她越來越懷念在新河村的歲月,一心想著回到海門農村生活。在跟子女商量后,她決定回到當年插隊的地方繼續生活。
闊別多年早已物是人非
回到農村生活的事情,終于在去年提上了日程,可是當子女們送趙廟南回到老宅的時候,眼前的場景卻給他們澆了一盆冷水。趙廟南的老宅位于正余鎮新河村27組,由于長期無人居住,老宅早已破敗不堪,只有那懸掛在房檐上的半截電線證明了這是老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房子破了可以重修,但沒有電沒有水就沒有辦法生活,我的母親為此很著急,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壁w廟南的小女兒張娟說。很快,老宅修葺一新,可面對這一個空殼子,張娟很為難??紤]到子女要工作,不能長期陪在這里,無奈的趙廟南暗自落淚。
急群眾所急主動服務
那段時間,張娟陪著母親去了村部求助。村干部告訴他們,這個事情要去供電所打申請,最快也要一周時間。這可急壞了老人一家。正余鎮供電所所長楊曉平知道這件事后,考慮到老人是獨居且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當晚就打電話主動聯系了趙廟南。第二天天蒙蒙亮,他就帶著電工顧天平一起到老宅現場進行勘查。由于房屋結構特殊,整個勘查從上午一直進行到了傍晚,回到家的顧天平心里一直惦記著這件事,次日又自己去現場察看周圍情況?!斑@個情況比較特殊,既要考慮不影響整個電網的運行安全,又要讓老人早日用上電,所以難度還是很大的?!鳖櫶炱秸f。經過一波三折的勘查,他回到所里與同事共同研究后,理清了思路,終于敲定了最佳方案,方案決定后的第二天,顧天平就和同事一起開始了施工。在此期間,楊曉平也一直關注著這件事,多次打電話詢問,要求又快又好地完成。
“顧師傅很負責,從早到晚除了吃飯時間,其余時間都在工作,為的就是讓我母親能夠早日用上電?!睆埦旮嬖V我們。顧天平和同事們經過連續奮戰,終于為老人接入了供電線路,安裝了電表。當房間里亮起燈光的時候,無論是趙廟南,還是顧天平都笑了。
道不盡說不完的感激
在正余鎮供電所職工的努力下,不到三天電路就安裝完成了,老宅沒有電的問題徹底解決了?!斑@樣我們就放心母親一個人居住了?!睆埦暾f。拗不過母親非要回到農村的她,這次也終于可以放寬心了。臨走前,顧天平還不忘叮囑趙廟南:“今后遇到任何用電的問題都可以聯系我?!?/p>
原本以為事情已經結束了,在家左思右想的趙廟南堅持要親自寫一份感謝信。就這樣,一封感謝信被送到農電辦公室的桌上。收到這封感謝信后,楊曉平、顧天平以及所有供電人的心里暖暖的。